您好,欢迎来到南京大学出版社官网!

返回首页 | 加入我们 | EN

媒体聚焦

  • 【新华社】世界读书日特稿 | 阅读是每个人的“终身大事” 2025-04-23
    4月23日,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。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“阅读:通往未来的桥梁”,倡导通过阅读开阔视野、传递智慧,为构建更美好的明天提供精神动力。在人工智能兴起的当下,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哪些变化?在时代变迁中,读者的阅读兴趣何在?我们该如何
  • 【中华读书报】《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》| AI时代文科教育的新 2025-04-22
    吉尔贝·西蒙东在《论技术物的存在模式》中指出:“所有彩色的、有气息的珍贵的照片,所有噪音、声音和图像的记录,都是对技术现实的利用,而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揭示。我们必须理解技术现实,甚至必须通过参与它的行动图式来了解它。只有在这种真正的
  • 【光明日报】学术伉俪 文章知己——读《程千帆沈祖棻画传》 2025-04-22
    程丽则编撰的《文章知己千秋愿——程千帆沈祖棻画传》(以下简称《程沈画传》),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。我捧读再三,爱不释手。这并非因其装帧简洁大方、图像珍贵精美、文字优美生动,更在于它出自程千帆与沈祖棻两位先生最亲近之人——他们唯一
  • 【中华读书报】《场·境·思:张一兵哲学絮语》由南京大学出版 2025-04-22
    以格言和学术絮语形式呈现的《场·境·思:张一兵哲学絮语》(南京大学出版社),包含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、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异宾(笔名张一兵)随手写下的杂想,也有从已经出版的书中摘取的句子,还有一些是没有发表的讲稿和笔记中的
  • 【新京报书评周刊】勒内·基拉尔论厌食症 2025-03-27
    基拉尔以研究初民社会而著称,他对“替罪羊”的思考独到,在《祭牲与成神》中曾思考暴力如何成为保全、拯救共同体秩序的方式,并成为一种“神圣”。他本人关心的问题还是现代人的问题,在学术研究之外积极参与各种讨论和访谈。《欲望的先知:与勒内
  • 【新京报书评周刊】如何理解“作者之死”?|纪念罗兰·巴特 2025-03-27
    3月26日,是法国作家、思想家罗兰·巴特逝世45周年的纪念日,今年也是他诞辰110周年。他曾提出“作者之死”,为使写作更有前景,颠覆作者神话是必要的。他认为写作的真正场所是阅读,是读者,“读者的诞生应以作者之死为代价”。

    “作者之死”还有着
  • 【澎湃】《疲于做自己》 | 忧郁:从灵魂的伟大到无力感 2025-03-07
    精神病是不是身体被某个实体入侵的后果,就像身体被病毒侵袭一样?它是一种遗传病,还是说是与心理脆弱相关的疾病(心理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抵御它的入侵)?它是一种疾病,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体质弱点?它更多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?这些问题显然对治疗至关重
  • 【北京日报】小说《王国》试图找到异质文明相互对话的可能— 2025-03-07
    “我一直以写作为生,最开始的时候做记者,后来转行写书,给电视剧做编剧,自力更生让我有些自豪。”法国作家埃马纽埃尔·卡雷尔在小说《王国》里这样写,如同自叙。只不过小说里的卡雷尔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作家,并把婚姻不幸归结于此。现实中的卡雷
  • 【澎湃】对谈|《记忆之场》:历史是如何投射在当下的 2025-03-07
    《记忆之场》是法国公共记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,主编皮埃尔·诺拉创造了“记忆之场”这一概念,并动员一百多位作者,穷十余年之功,编纂出版了由135篇论文构成的3部7卷、超过5600页的皇皇巨著。与以往强调考索遗迹的历史研究不同,与法国“年鉴学派
  • 【新京报书评周刊】《疲于做自己》| 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成为 2025-01-14
    “为什么抑郁症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成为流行病呢?为什么‘抑郁’能从一个普通症状,摇身转变为全民公敌般的独特疾病,甚至是难以治愈的慢性病呢?当我们谈论‘抑郁症’的时候,到底在谈论什么?”
页次:1/9 每页10 总数81    首页  上一页  下一页  尾页    转到: